慢性骨髓炎多由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正确和彻底的治疗或未经治疗而发展延续,近十年来,创伤性感染已经成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病因,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因局部有骨及软组织外伤基础,周围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局部抵抗力严重受损,一旦发生感染,其病变破坏广泛、骨髓炎程度较重,常导致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并易伴有窦道、软组织坏死或缺损、功能障碍等[2],经久不愈的窦道还可引起鳞状细胞癌[3]。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是矫形外科医师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现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治疗方法以及新理论、新观点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1.1 清创术
去除死骨及坏死组织、凿通死腔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环境,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局部抵抗力,也利于全身抗生素到达病变局部发挥抗菌作用[4]。对骨质广泛受累,肢体严重畸形,患肢废用或周围皮肤恶变者,需截肢术。对于范围小,病骨部分切除不影响功能者可只局部切除。Caesar等[5]报道了在钻孔、关节镜下对骨髓腔清创后用封闭双腔引流系统持续灌洗来治疗骨干骨髓炎,认为运用该技术疗效确切且患者所受痛苦相对要小。作者认为该处置疗效和手术相当,但可明显减少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Zausinger等[6]报道了联合外科清创和放射疗法治疗腰椎慢性骨髓炎,先前因椎体炎症出现大量出血被迫终止手术,后运用放射疗法处理后再行清创,出血明显减少,治愈后随访3年骨髓炎没有复发。Salvana等[7]认为慢性骨髓炎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彻底清除感染和坏死的一切组织。清创的目的是去除所有坏死和感染的物质直至暴露出健康出血的骨质为止。
1.2 骨移植:
彻底的清创常会带来骨缺损,骨移植是治疗由骨破坏引起的骨缺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Wang等[8]用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来治疗67 例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并认为重建骨缺损可有效控制炎症及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原则上I期植骨是禁忌的,其原因是由于病灶清除后,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细菌,当有外来植入物时,这些细菌更易大量繁殖,常导致植骨失败[9]。在感染骨骨骼内植骨过去认为原则上是错误,1944年Maenlen 首先提出在感染骨腔内植入新鲜松质骨,认为新鲜的松质骨对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在低度感染的环境中不会影响植骨
的成活,在这点上已被临床医生证实,但有时也会出现感染,后被许多学者否定。对原病灶凿取原皮质骨植骨以往罕见,但如果只有病灶处凿取出的骨板及对病灶彻底清除消毒,降低骨内压,改善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了骨板再植骨的愈合。Nacoulma等[10]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坚强内固定的前提下,结合其他方法更有助于患骨的愈合。但同时固定物可变为细菌的孳生地,使感染持续。所以稳定患肢骨是否真的有益、使用何种固定及手术时机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来证明。自体骨具有排斥反应少及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但来源少,而同种异体骨则与之相反。目前对同种异体骨的研究较多,也有一些可喜的成绩。Peng 等[11]研究的组织工程骨可良好成骨,在临床应用中没有明显的排斥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1.3 填充术:
慢性骨髓炎常伴有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如没有合适的组织覆盖,骨髓炎难以治愈。软组织的覆盖可恢复清创处的血液供应,同时又有填充死腔的作用。手术时机常为病灶处长出新鲜肉牙组织。Kawakatsu等[12]用背阔肌游离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进行了长达6年的随访,借助x射线电影、电脑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总体结果让人满意。Nenad等[13]设计隐静脉皮瓣来治疗小腿和足部的创伤后骨髓炎,作者讨论了影响皮瓣存活率的几个因素,即先前的手术量、是否为同一手术医生及病灶部位,总的来说隐静脉皮瓣治疗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是可行的。Franken等[14]讨论了手术最佳时机、最合适的组织类型及游离皮瓣和局部转移皮瓣的选择,结果发现早期和晚期皮瓣覆盖在结果上无明显差异,两种皮瓣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但游离皮瓣术后修整的机会则大大增加,筋膜皮瓣比肌皮瓣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填充术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已被广大骨科医生所认可,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可影响供区健康肌肉的功能,在填充病灶空腔时有时又可阻碍骨缺损的修复等。Lindfors 等[15]用BAG-S53P4(Bioactive glass S53P4)治疗了l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结果表明,BAG-S53P4具有良好的抗菌性、骨传导性和组织相容性及骨粘接性能,可用于治疗骨髓炎。Landi等[16]用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胶原材料与普通HA材料进行了兔骨缺损的实验对比。证实了nHA材料的良好生物学特性。
1.4 环形外固定架:
是由苏联医学专家G.A.Ilizarov 教授于1952年所设计Ilizarov外固定架的改进,主要由细钢针及环形架组成,具有加压、延长、去成角、去旋转以及去侧方移位的功能,更加有利于骨的再生与塑形。Liu等[17]报道了用单边外固定架行骨延长治疗因肱骨骨髓炎导致的肱骨骨不连伴骨短缩及骨丢失11例,效果良好。Shiha等[18]报道了移植同侧腓骨联合Ilizarov 外固定架治疗胫骨慢性感染性大块骨缺损,患者都获得了稳固愈合,但是有肢体不等长和脚踝僵硬等问题。Eralp等[19]报道了用外固定架加髓内钉治疗股骨和胫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的骨缺损或骨短缩,13 例中有11 例在骨修复和功能两个方面都获得优。并认为早期移除外固定器会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5 其他疗法
1.5.1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 已经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取得成功,并随着其相关研究地不断深入[20-21]。2006年,Acosta—Feria [22]等以胫骨骨移植复合PRP治疗额面部慢性骨髓炎取得成功。
1.5.2 VSD 技术
1993年Fleischmann等提出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逐渐在国内推广使用。它是一项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技术,能将创面内的脓液、渗液较彻底地引出体外,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也避免了频繁换药带给患者的痛苦。创面的感染能影响皮瓣或肌瓣的成活,应用VSD技术能高效引流创面渗出液,减少了细菌存活、繁殖的培养基,促进周围组织水肿的消退,从而为肌瓣的成活和二期的游离植皮提供了有效的保证[23]。Liu等[24]通过临床骨与肌腱外露近踝关节踝关节足损伤病例认为应用VSD后伤口很快会变得清洁,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可使伤口良好覆盖,患者可很快恢复,并有很好的耐磨性和外观,联合应用以后治疗时间大大缩短。VSD在慢性骨髓炎的手术后治疗中,引流效果好,灌洗通畅局部应用抗生素强力有效,可以大大缩短治愈时间,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手段。
2.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疗法是无创理疗手段,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加氧含量,促进血管新生、创伤修复和骨再生。但亦有观点认为成骨细胞在缺氧刺激下,其VEGF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提高,且与缺氧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压氧抑制了缺氧刺激所致VEGF的合成[25,26]。对于VEGF,Yang等[27]认为其虽可促进毛细血管形成,对成骨细胞有趋化及促分化作用,亦能强破骨细胞活性。Handschel等[28]研究了高压氧治疗下颌骨慢性骨髓炎,并认为辅助高压氧治疗可作为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治疗选择,可使一些病人避免应用抗生素或手术治疗。 (查看知网数据全部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