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中国古籍数字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以下三个转变:数字内容由单一的书目数据向全文数据、图像数据和图文数据相结合的转变;载体形式由单机版向光盘版、网络版的转变;系统功能由检索工具向知识工具、研究工具的转变。迄今为止,不少学者已撰文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总体发展作了总结,如李国新《中国古籍资源数据库的进展与任务》、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与展望》、陈力《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段泽勇《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吴家驹《中文古籍数字化的进展与主要成果述评》等,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发展阶段、成果类型、存在问题等作了宏观考察,并对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鉴于此,本文不再赘述以上内容,而是从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入手,分析每种主体古籍数字化成果的数据类型、系统功能、选题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各种主体协作开发数字化古籍的可能性及具体的协作机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