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近年来,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应该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其中,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等多种理论相互作用的窗口,是人类认识自我、语言和世界之间关系的平台。在此背景下,学习者隐喻能力研究已成为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隐喻能力一般指理解和产出隐喻的能力( Kogan 1983; Danesi 1986, 1993, 1995; Littlemore 2001; Kecskes &Tünde 2000) 。多数研究者基本同意隐喻能力可包括隐喻的辨认、理解、解释和产出( Littlemore 2001; Masumi2005; Iijima & Murrow 2006) 。目前,隐喻能力研究中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是语言水平与隐喻能力的关系。国外相关研究对语言水平和隐喻解释、隐喻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例如, Johnson( 1989) 对一组7-12 岁能够讲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口头隐喻解释的复杂性与儿童的两种语言都相关,但口头隐喻解释的复杂性与大脑注意能力( mental-attentional capacity) 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与任一语言水平的相关性。Johnson( 1991) 又以移居到加拿大3 年以下的双语( 西班牙语、英语) 儿童和在加拿大居住5 年以上只会讲英语的单语儿童为被试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在隐喻解释的复杂性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她解释说,语言水平在隐喻理解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但是语言信息处理能力和相关知识是决定儿童隐喻解释复杂性水平的主要因素。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