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以沟通为核心的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建构—基于文化动态性的理论探讨

以沟通为核心的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建构—基于文化动态性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更加关注学校组织的软实力,尤其是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创新。学习型组织文化的特点是:鼓励对话与反思,为每位组织成员提供深入交往、积极反思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文化的动态性来看,组织沟通在建构学习型组织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实践共同体理论和其他西方近现代组织学研究的主要观点,为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学校的管理过程应该以沟通为核心,保障充分的"相处",激发积极的"想象",并引导自愿的"集结"。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文化; 文化动态性; 沟通; 实践共同体;
引言:

【引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往往略带“赶超”色彩,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引领与推动。在教育改革中,这种“上层计划、下层实施”的改革路径十分注重效率,但却极易产生“一刀切”、“不务实”的问题,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脱节,与教学一线的真正需求脱节。而且,如果政府对学校的外推力不能快速转化为学校变革的内动力———学校参与者的自主发展意愿,改革政策则很可能在执行过程中落空或走形,更不可能促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吕幼夫、郑金洲、叶澜等学者纷纷提出学校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种发展路线将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学校的外在发展规模(如招生规模及校园硬件建设等)转移至学校内部的组织文化创新与组织成员的自主发展。“主体性教育”、“新基础教育”和“生态教育”等理念都围绕着如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而提出。新型的学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是开放性的,是鼓励对话和反思的,是具有学习与变革精神的。这种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建构不但要让教师和学生“接受、认同特定文化所要求的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要引导、鼓励师生深入思考不同价值与规范的合理性基础,反思自身的价值理念与角色意识,并积极投入到组织改进与变革的事业中。

作者:
王熙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