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高等教育研究 > 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

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

高等教育研究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之质的规定性在于通过"自由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素养"。当下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遭遇到了"形式主义",更多地体现的是"政治论哲学",其深层原因在于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缺乏思想共识与文化支持。本科生导师制的思想基础在于自由教育,自由教育在当前"就业至上"的语境中处境尴尬,只有高校形成"自由教育"、"通识课程"、"启发教学"等基础共识,才能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功用发挥提供文化土壤。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形式主义; 自由教育; 思想共识;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TS2261);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JXJG-08-2-57);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09ZD025)
引言:

【引言】西方高等教育传统中,英国高校对教学的强调,德国大学对科研的专注,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历“大扩招”后,国内高校本科生培养整体上急需从“粗放经营”走向“精耕细作”,“质量提升”与“内涵建设”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势话语。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高校,都对导师制产生了浓厚兴趣,本科生导师制成为大学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抓手”。然而,近年来,西方牛津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语境中却一直遭遇“水土不服”,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系统工程中往往是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价值,本科生导师制的思想共识亟待普遍达成。

作者:
何齐宗;蔡连玉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