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职教论坛杂志 > 农村教育与农民的社会流动—基于英县的田野考察

农村教育与农民的社会流动—基于英县的田野考察

职教论坛杂志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教育是社会底层成员子女改变身份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于城市孩子,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来改变身份的历程变得越来越困难。家庭贫困、农村学校的落后、高校录取政策等因素都在阻碍农村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的流动。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努力,防止农村孩子因为贫困而被拒绝在教育的门外。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考试竞争力"。高考改革也要以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为重要的目标。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社会流动; 田野考察;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意愿及支付能力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的比较(11YJA880021)”;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初、高中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研究(B11JY08)”的研究成果
引言:

【引言】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深刻变革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突出表现在社会分层加快和社会流动率的提高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一项有关社会分层的研究中,研究者将当代中国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其中倒数第一阶层(社会最底层)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倒数第二阶层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倒数第三阶层是“产业工人”阶层,而“产业工人” 阶层的一个最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农民工。构成农民的两大主要职业阶层———农业劳动者和产业工人,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分层中分列倒数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就是当前我国农民社会地位的基本境况。教育向来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底层成员改变身份的主要途径。从隋唐或更早的时候开始,百姓就将教育(如科举制度)视为可资信赖的实现社会流动的阶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对由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描述。教育带来的社会流动使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社会流动率。在现代社会,教育更是社会底层成员及其子女改变身份的主要途径。

作者:
王一涛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