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 家庭化流动的趋向逐渐显现, 流动儿童也随之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 流动” 究竟给儿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与身心健康发展, 引发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 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 包括帮助、分享、合作、安慰等。它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 对个体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对人类的生存适应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已有研究表明, 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缺失, 尤其是初中流动儿童, 但研究者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注仍然较为有限。从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讲, 流动儿童属于社会处境不利群体, 探索促进流动儿童在消极环境下发展积极取向的亲社会行为的干预途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