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 >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疏离感; 社会支持; 初中流动儿童;
引言: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 家庭化流动的趋向逐渐显现, 流动儿童也随之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 流动” 究竟给儿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与身心健康发展, 引发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 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 包括帮助、分享、合作、安慰等。它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 对个体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对人类的生存适应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已有研究表明, 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缺失, 尤其是初中流动儿童, 但研究者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注仍然较为有限。从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讲, 流动儿童属于社会处境不利群体, 探索促进流动儿童在消极环境下发展积极取向的亲社会行为的干预途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作者:
邱剑;安芹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