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农业杂志 >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槟榔油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槟榔油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北京农业杂志
Beijing Agricultur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探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槟榔油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包括焙烤加热、微波加热和煎炒加热对槟榔油分别进行15、30、90min的加热处理,甲酯化后经GC-MS分析出其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论:槟榔油的脂肪酸组分为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焙烤加热到60℃,持续15min时最高。
【关键词】 槟榔油; 脂肪酸; 加热;
引言:

【引言】目前,膳食脂肪酸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调制出具有安全、营养保健和耐贮性等优良品质的调和油是食用油脂研究领域的热点。膳食油脂的主要成分有饱和脂肪酸(以硬脂酸和棕榈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以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理论上讲这3种脂肪酸比例为1∶1∶1最为理想,其中植物油脂中主要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个别油脂又分别富含月桂酸、豆蔻酸、中链脂肪酸(8:0和10:0)及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油脂加工以及利用油脂烹调食物过程中常常采用高温方式加热,如长时间的煎或炸,油脂经反复高温使用,将促使其中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全部破坏,若加热不当,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产生各种聚合物,毒性较强,可使动物生长停滞、肝脏肿大、生育功能和肝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有可能致癌。槟榔油脂作为新型油脂应用于食品加工其安全性属于无毒级的,且槟榔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几乎是1∶1,与其他的植物油相比不容易被氧化,也满足人们各种脂肪酸平衡的要求。因此本试验采用槟榔油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利用GC/MS对其中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掌握热处理后对槟榔油品质影响的内在规律,为其开发和更好地利用于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依据。

作者:
周文娟;周文化;李忠海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粮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