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黑龙江畜牧兽医 > 三个牦牛群体DRB3.2基因PCR-RFLP多态性研究

三个牦牛群体DRB3.2基因PCR-RFLP多态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了研究牦牛DRB3.2基因exon 2遗传多样性,试验采用PCR-RFLP对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大通牦牛3个类群757头个体的MHC-DRB3.2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个HaeⅢ酶切位点、11种基因型;在3个牦牛类群中,HaeⅢC基因型(225 bp/175 bp/85 bp/35 bp)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中是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7和0.366;而在甘南牦牛中,HaeⅢA基因型(175 bp/85 bp/35 bp)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306。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9,0.754,0.743,均达到了高度多态(PIC>0.50)。说明牦牛DRB3.2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在研究牦牛抗病育种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效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牦牛; DRB3.2基因; PCR-RFLP;
引言:

【引言】1936 年,Gorer 首次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MHC 基因是基因组中多态性最丰富的基因之一,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调控、抗原识别及诱导免疫反应,在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BoLA - DRB 是牛MHC 基因家族中的Ⅱ类基因,是该基因家族中最主要的功能基因,所编码的MHC 抗原与免疫应答和抗病性密切相关。国外对BoLA - DRB3. 2 基因的诸多研究证实该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牦牛( Bos grunniens) 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种,终年放牧,极少有补饲,但能很好地适应当地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提供肉、乳、皮、毛等畜产品,是当地牧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国内相关研究已证实,牦牛对疾病有较高的抗性,但对其基因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运用PCR - RFLP 技术对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3 个类群的DRB3. 2 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旨在为我国牦牛的抗病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
包鹏甲;阎萍;梁春年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