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水产科学 > 去眼柄后中华绒螯蟹法呢酸甲基转移酶表达和卵巢发育

去眼柄后中华绒螯蟹法呢酸甲基转移酶表达和卵巢发育

中国水产科学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了解甲基法呢酯(methyl farnesoate,MF)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离体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andibular organ,MO)以及X-器官窦腺复合体(X-organ-sinus gland,XO-SG)对卵巢发育的作用。将MO与离体卵母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1,将MO和XO-SG与离体卵母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2,仅添加培养液的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发现,蟹去眼柄(eyestalk ablation,ESA)后的第1、3、6、14天,同对照组相比,MO对其卵母细胞的发育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ESA处理第6天,MO对卵母细胞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强。XO-SG能逆转ESA处理后MO对卵巢发育的促进作用(P<0.01)。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ESA处理后,MO中法呢酸甲基转移酶(farneso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FAMeT)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同未去眼柄的对照组相比,第1、3天FAMeT mRNA表达丰度无明显变化(P>0.05),第6、14天表达丰度提高至265%左右(P<0.01)。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MO功能性物质能够促进卵母细胞发育,且ESA处理后第6天MO生物效应最强。MO中FAMeT mRNA的合成受XO-SG的抑制调节。在离体条件下,中华绒螯蟹XO-SG能够抑制卵母细胞的发育。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法呢酸甲基转移酶; 大颚器; 卵巢发育; 组织培养; 去眼柄;
【基金】 上海市水生生物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701);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华绒螯蟹,D-8003-10-0208);上海高校创新团队项目(第二期)
引言:

【引言】甲基法呢酯(methyl farnesoate, MF)是由甲壳动物大颚器(mandibular organ, MO)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半萜类激素, 是无脊椎动物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甲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成熟, 并且与甲壳动物蜕皮、渗透压调节等多种生理活动密切相关。MF 合成的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 法呢酸甲基转移酶(farneso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FAMeT)是MO 合成MF 途径中最后一步的限速酶, 能够催化法呢酸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MF 可作为性腺成熟的标志物。甲壳动物眼柄的X-器官窦腺复合体(X-organsinusgland, XO-SG)是控制性腺成熟的重要部位,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hyperglycemic hormone, CHH)家族, 该家族包括性腺抑制激素(gonad-inhibiting hormone, GIH)、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 MIH)、高血糖激素(CHH)以及大颚器抑制激素(mandibularorgan-inhibiting hormone, MOIH)。

作者:
郭敏;魏华;陶贤继;吴婷婷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