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水产科学 > 北部湾光裸星虫3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

北部湾光裸星虫3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

中国水产科学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广东湛江乌石(ZJ)、广西北海山口(BH)与越南锦普(JP)3个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3个位点(Snu08、Snu10、Snu14)呈现单态,17个多态微卫星座位中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9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97~0.797之间。每个群体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在位点Snu18上3个群体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3个光裸星虫野生群体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锦普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北海和湛江群体。群体间F-统计量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差异不显著(Fst=0.019~0.049,P>0.05);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研究表明,3个光裸星虫地理群体均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均偏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杂合子明显缺失;群体间已产生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还较低。
【关键词】 北部湾; 光裸星虫;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29B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029125);广东海洋大学面上项目(0812069)
引言:

【引言】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 1766)隶属于星虫纲(Sipunculidea), 星虫目(Sipunculiformes),星虫科(Sipunculidae), 星虫属, 俗称“沙虫”, 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尤以广西、广东沿海资源最为丰富, 是海洋渔业资源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近年来, 由于长期大量开采、海区污染、滩涂破坏等原因, 星虫资源已明显下降。光裸星虫繁殖生物学和人工增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并已开始成为北海、湛江等北部湾沿岸地区新的海水养殖对象,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 市售的星虫苗种一部分来源于北部湾沿岸(广东、广西省及越南等地)捕获的野生幼虫; 一部分是由北海、湛江一些生产单位人工繁育的幼虫, 其亲本来源包括当地野生群体和越南群体。苗种培育后, 主要贩卖到广西、广东和福建三省, 海南也有极少量养殖。

作者:
郭昱嵩;王庆恒;黎幸连;张立飞;杜晓东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