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2010年6月在福建省官井洋海域收集579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标本进行胃含物分析,同步采集取样点附近水域浮游动物及张网样品,比较大黄鱼胃含物种类与水域中生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黄鱼食物种类共32种,种类广泛。大黄鱼主要摄食十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标百分比%IRI=49.14%)、鱼类(%IRI=20.47%)、磷虾类(%IRI=18.31%)和糠虾类(%IRI=2.34%),具有以游泳动物、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对象的肉食性摄食习性。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相对重要性指标IRI=976.10,%IRI=35.38%)和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IRI=505.27,%IRI=18.31%)为大黄鱼食物组成中最重要的食物种类。海区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占所有浮游动物总丰度的45.03%,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优势度Y=0.14)、双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bipinnata,Y=0.09)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Y=0.06);张网渔获物共鉴定91种,主要为细螯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蟳、双斑(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银鲳(Pampus argenteus)鮻和棱(Liza carinatus)。研究表明,大黄鱼对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喜好追逐捕食海区中的小型虾类和仔、稚、幼鱼以及体型相对较大的浮游动物磷虾类和糠虾类。
【关键词】 大黄鱼; 官井洋; 食物组成; 摄食习性;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776047);973计划项目(2010CB428705)
引言:
【引言】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 石首鱼科(Sciaenidae),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和黄海南部, 少数出现在南海雷州半岛东侧近海水域。大黄鱼曾与小黄鱼、带鱼、乌贼合称中国的“四大海产”。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野生大黄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小黄鱼、带鱼、乌贼资源数量已经有所恢复, “四大海产”中仅野生大黄鱼资源稀少。在此背景下,渔民迫切希望恢复野生大黄鱼资源。而了解野生大黄鱼摄食习性, 特别是放流规格野生大黄鱼摄食习性, 对于大黄鱼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以及制定野生大黄鱼资源恢复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