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草地学报 >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种子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特征,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和突变体等手段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尚无完全揭示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详细机制。激素是调节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子,其与种子萌发及休眠的关系一直是种子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突变体的发现,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单个激素的调控作用及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也日益明确,但不同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网络中还有很多关键点没有研究清楚。本文重点阐述脱落酸(ABA)、赤霉素(GA)、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等激素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这4种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关系。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萌发; 激素;
引言:

【引言】种子休眠是植物推迟萌发至理想生长条件的一种适应机制,而解除休眠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指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氧气,内因是指种子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储备以及利用这些储备在接受外部信号后启动各种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能力。种子休眠和萌发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种子在不同状态条件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上。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激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能通过信号传导对种子内各种生理变化做出反应,调节一系列蛋白质、酶的代谢,从而调控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它们执行生物学功能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信号首先通过细胞受体被识别,再通过一系列细胞内的次级信使将信号放大并将信号传导到目标蛋白或细胞核内的目标基因上,引起酶活性的变化或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从而导致很多生理生化效应发生改变。

作者:
杨荣超;张海军;王倩;郭仰东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