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草地学报 >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探讨高寒牧区牧草生长季放牧强度对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从2003年至2005年在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上开展了牦牛放牧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放牧强度对放牧区植物群落盖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除了第1年)和均匀度指数J′(除了第2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各放牧区与对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与放牧强度成显著负相关(R=-0.9205),说明各放牧区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同一时期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
【关键词】 高寒混播草地; 牦牛; 放牧强度; 群落特征; 地上现存量;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30B04)(2009BAC61B0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960074);青海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9-N-502)资助
引言:

【引言】人工草地是在人工措施下完全或部分破坏原有天然草地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的农业培育技术措施所建立的人工草本群落。从植物生态学的观点看,人工草地建植是对其所在地顶极或亚顶极植被的一个大的扰动,人工草地从其建植开始,就存在着向原有的顶极或亚顶极状态恢复演替的潜力,而要实现人工草地的持续利用与稳定发展,就得采取必要的利用措施,控制人工草地植被的演替。放牧强度对人工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国外学者已较多的研究报道,国内报道多集中于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草地的研究,有关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人工草地群落特征的研究较少。

作者: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
作者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