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是位于内蒙古北部牧业带与南部农业带之间的狭长地带,由鄂尔多斯高原向东沿伸至大兴安岭北端东南侧,区内农田与草地镶嵌分布,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是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区域,其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和敏感性2个突出特点,不稳定性表现在生态系统受到外来扰动容易发生变化,从而破坏原有生态平衡;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环境要素极易发生改变,一个环境要素的变化往往会触发其他多个要素的改变,从而产生“链式”反应,使脆弱的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质量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都是不可逆的、灾害性的退化。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战略已从单纯的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转变,农牧交错区的生态保护问题也逐渐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是,我国目前对区域生态的监测与评价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因此,现阶段如何评价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态保护战略的成果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取内蒙古太仆寺旗作为研究区域,以3S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研究区近1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地30年的气象资料探讨景观格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演变规律,从而揭示生态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太仆寺旗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