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草地学报 >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特性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特性

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通过对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测定,研究了3种不同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刈割)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酶活性(除脲酶)均表现为草地围封比放牧和刈割呼吸速率高(含量高、活性强);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表现为草地放牧和刈割比围封的含量高(活性强、数量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除脲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表层(0~10cm)最高(活性最强、数量最多),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活性下降、数量减少)。土壤呼吸速率与微生物量碳、土壤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成正相关,与微生物量氮、过氧化氢酶和微生物数量成负相关,其中只与微生物量氮相关性显著,而其余之间均不显著。
【关键词】 草地利用方式;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 微生物数量;
引言:

【引言】土壤呼吸,是指未扰动土壤中产生CO2的所有代谢作用,包括3个生物学过程(即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一个非生物学过程。其中土壤动物呼吸和土壤中的非生物学过程产生的CO2量只占很小比例,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常常被忽略,通常所说的土壤呼吸主要指根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土壤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不仅受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C,N含量等非生物因子的影响,而且受到叶面积指数(LAI)、植物光合作用、植被凋落物、根系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作者:
郭明英;朝克图;尤金成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