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草地学报 > 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通过对10份燕麦(Avena sativa L.)材料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明确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并找出提高种子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10份燕麦材料种子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显著(P<0.05)。单株生殖枝数、穗长、小穗数、种子粒数/花序和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且主要是通过种子粒数/花序、穗长和单株生殖枝数产生。单株生殖枝数、小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8.359+0.172 X1+0.112 X4+1.393 X6。在注重种子粒数/花序和穗长的同时,应把单株生殖枝数和小穗数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燕麦;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基金】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nycytx-14)资助
引言:

【引言】燕麦(Avena sativa L.)是粮草兼用型一年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燕麦产量形成的要素有生殖枝数、小穗数、粒数、粒重和穗长,几者之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以表现为产量的变化。燕麦在分蘖扎根期间,温度过高会使分蘖受阻,次生根发育不良,影响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燕麦的有效分蘖和穗数。干燥炎热而有干热风的天气或大雨骤晴、太阳曝晒,常易破坏受精过程而不能结实。燕麦灌浆过程是光合产物形成、运输、淀积、固化的过程。灌浆后期遇高温干旱或干热风,即使很短的时间,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限制子粒灌浆,加速种子干燥,引起过早成熟,造成子粒瘪瘦或有铃无籽粒,严重减产。燕麦要获得高产,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相对稳定,提高粒重则是增产较为关键的措施,籽粒灌浆是影响粒重乃至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过程。燕麦种子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和退化草地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燕麦种子生产在牧区发展很快,但我国牧草种子生产较晚,种子生产技术已成为制约种子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提高种子产量的途径,为燕麦种子高产及其产量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