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畜牧兽医学报 > 基于H蛋白基因的犬瘟热病毒遗传变异分析

基于H蛋白基因的犬瘟热病毒遗传变异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犬瘟热是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犬和其他食肉动物造成的多发性、致死性传染病,本文从分子水平上探讨CDV遗传进化特性、变异情况与流行规律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2002—2010年在中国地区分离的14株CDV野毒株、2006—2007年在全球各地分离的12株CDV野毒株以及从不同宿主分离的12株CDV野毒株和4株疫苗株,将其分为4组,将前3组野毒株分别与国内外正在使用的4株疫苗株的H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分析发现,CDV野毒株与疫苗株间H蛋白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6.2%~92.1%,其氨基酸相似性为89.1%~91.9%;H基因的584位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是Asia-Ⅰ型CDV所特有的;H蛋白3555区域的非同义氨基酸替换概率较高。作者推测H蛋白抗原变异可能造成弱毒疫苗免疫效力降低,不能为某些CDV株的感染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遗传变异; 基因型;
引言:

【引言】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犬、狐、貉和貂等动物发病,是当前养犬业和毛皮动物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疫病。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为单股不分节段负链RNA病毒。CDV的基因组呈线性排列,约由15 690个核苷酸组成,近年来,虽然在广泛应用疫苗防治CD,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动物及病毒的进化,CDV自然感染的宿主范围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大熊猫等多种野生动物也有CD自然发病的报道,Mee等甚至从人的变形性骨炎(Paget)患者体内也检测到了CDV的核酸,使得CD有可能成为继狂犬病之后人犬共患的第2种疫病,引起了动物病毒学界及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到目前为止,CDV只有一个公认的血清型。但是,一些具有不同毒力和细胞嗜性的CDV 基因型已经被发现。根据H 全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可明显分为几个不同的遗传分支,根据分支上H 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于95%的毒株可归于同一基因型的原则,到目前为止,CDV主要可划分为亚洲Ⅰ型(Asia-Ⅰ)、亚洲Ⅱ型(Asia-Ⅱ)、欧洲型(Europe)、美国型(USA 或America)、北极型(Arctic)和疫苗型(Vaccine或Old CDVs)6个基因型,前5个基因型均为CDV野毒株。随着世贸交流的不断深入,CDV的流行和传播已经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因而对其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参照CDV 参考毒株对CDV H基因的变异状态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索我国CDV的流行趋势及分子基础。

作者:
郭玲;雷燕;陈世界;王成东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