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畜牧兽医学报 > 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绵羊对小肠局部黏膜淋巴组织的影响

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绵羊对小肠局部黏膜淋巴组织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关键词】 绵羊; 贝氏莫尼茨绦虫; 致病作用; 局部黏膜免疫;
引言:

【引言】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裸头科(Anoplopcephalidae)、莫尼茨属(Moniezia)的扩展莫尼茨绦虫(M.expansa)和贝氏莫尼茨绦虫(M.benedeni)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小肠中引起的。该病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绦虫病之一,分布广泛,多呈地方性流行。对羔羊和犊牛的危害最为严重。

作者:
杨祎程;王雯慧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