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国际金融研究 > 基于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研究

基于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使用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结论显示,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来自MCMC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存在的非对称特征不同于在股票市场普遍发现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型的"杠杆效应",而是突出表现为"放大利好,缩小利空"。但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和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央行在采取措施干预和管理汇率波动时,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且更应注意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类型。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波动性; 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Y1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7900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7901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资金(DC110415)的资助
引言:

【引言】2005 年7 月21 日, 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发展阶段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灵活性的同时, 也加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会通过汇率传递机制对进出口贸易、FDI 投资活动、国内通货膨胀、股票收益和利率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而且还会对货币政策制定、外汇储备头寸管理和外汇市场操作等宏观金融政策形成冲击。因此, 准确把握新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模式, 加深对汇率波动统计特征的认识和了解显得尤为迫切和异常重要。

作者:
张欣;崔日明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