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提出的理论问题展开了评论;由30 多位来自全国不同学科(哲学、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的博士生或青年学者撰写的专门评论该论著的论文集也已出版;①《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河北法学》、《浙江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等知名刊物均曾以专题栏目组织评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专门以“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2005 年10 月5 ~ 7 日)为题组织召开了针对拙著的学术讨论会议。根据“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提供的数据,截止2008 年底,仅仅发表在CSSCI 刊物上的文章直接引证拙著的“他引”次数即达到299 次(排除自引)。有评论认为,这一切使得该书开创了“自民国以降法学界集中评论一位学者某部著作的最大盛况”。②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