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化学工程与装备 > 湿气管道内气-油-水三相界面模型研究

湿气管道内气-油-水三相界面模型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随着普光气田的探测发现,国家加大对湿气田的探索开发。湿气管道内存在三相流动时,界面模型的选取对管线压降与管流平均持液率计算准确性具有一定影响。根据各界面模型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效果,分析各界面模型的适用条件,为建立完善的湿气管道水力计算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湿气管道; 界面形状; 低含液率; 三相;
引言:

【引言】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中经常会遇到多相流动。湿气输送管道内经常含有水和碳氢化合物冷凝液,这些液体都会引发多相流动。但是,湿气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管线内液体含量较少,也就是低含液量多相流动。少量冷凝液的存在会导致沿管路的压降明显增加。在流动状态下,管线内水相分布对于分析腐蚀发生和腐蚀抑制剂作用等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湿气输送过程中,研究低含液量气-油-水三相流动的流动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专门对于湿气管道内三相流动界面形状进行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国外模型的验证,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国外建立的界面模型主要有:Hart 等人(1989)建立的水平形状界面模型;Chen 等人(1997)建立的双圆环形状界面模型。在以上界面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其进行适用性分析,评价其计算结果。

作者:
张卫敏;周中强;张春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华东管道设计研究院;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运销处;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