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前陆冲断带位于造山带与盆地之间的过渡部位,是造山带向盆地方向大规模逆冲推覆形成的冲断系统。目前对于前陆冲断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冲断推覆体的成因机制,早期认识到孔隙流体压力对推覆体长距离运移起关键作用,20 世纪80 年代,Davis 提出用临界楔形体(Critical wedge)模型解释大规模冲断推覆的成因,Dahlen 等利用黏性库仑楔理论(Cohesive Coulomb theory)与临界锥顶角(Critical taper)进一步解释前陆冲断带与增生楔的运动学机制与演化历史,Suppe 将其发展成为“软断层、强构造楔”理论模型;二是前陆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正趋于定量化,近30 年来,Suppe及其他研究者不但建立了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褶皱等基本端元模型,也建立并完善了基于端元模型的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剪切断层转折褶皱、基底卷入式构造、构造楔、叠加构造、双重构造、位移转换构造与干涉构造等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并将同构造沉积、隆升、剥蚀等与断裂作用和褶皱作用相结合,探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彼此制约的内在机制,这些成果不仅拓展了断层相关褶皱分析方法研究的内涵和应用范围,也为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解析与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