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冰川冻土 > 黑河流域不同生境植物水分来源及环境指示意义

黑河流域不同生境植物水分来源及环境指示意义

冰川冻土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选择黑河流域三种典型生境类型(绿洲、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通过分析其不同植物木质部水分与其土壤潜在水源稳定氢(δD)和氧(δ18 O)同位素组成,研究了不同生境中植物的水分来源情况.结果表明:荒漠生境中植物倾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160cm);绿洲-荒漠过渡带中沙蒿和沙拐枣主要利用20~40cm层位的土壤水,梭梭可能的利用层位是60~80cm,花棒可能利用100cm左右的水分,柽柳则利用120cm以下的土壤水;绿洲植物吸水层位多集中在0~100cm,其中,假苇拂子茅可能水源是20cm左右的土壤水,玉米则为20~40cm,柽柳和杨树的吸水层位为60cm左右,棉花则是利用80cm左右的水分.稳定性同位素估测各生境植物水分来源的结果与其土壤含水量的结果一致,同一生境中吸水层位相似的植物间存在水分来源竞争.不同生境中植物水分来源的深浅存在递变,从深到浅表现为荒漠>过渡带>绿洲,不同生境同种植物也存在同样变化,说明植物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指示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植物水分来源; 稳定氢氧同位素; 绿洲化; 荒漠化;
引言:

【引言】绿洲化、荒漠化是干旱区最突出的陆表过程,二者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绿洲化是干旱区由于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由荒漠向绿洲转变的过程.绿洲对维系干旱区人民的生存、活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低水平、无序地开发利用绿洲,使得干旱区遭遇了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干旱区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绿洲化、荒漠化过程的研究在干旱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及科学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
曾巧;马剑英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