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秦岭-大别造山带横亘于中国大陆腹地,最终形成于中生代华北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的碰撞作用,是一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 张国伟等,2001; 陈衍景等,2009) 。秦岭地区蕴含6 个超大型和20 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已探明钼金属储量超过500 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钼金属成矿带( Chen etal. ,2000; Mao et al. ,2008; 李诺等,2007) 。然而,大别造山带作为秦岭造山带的东延,因剥蚀程度大( 大量出露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中浅层次的地质记录少,而鲜有大型钼矿床报道。近年来,在大别山北麓相继发现了天目山、肖畈、母山、陡坡、大银尖、千鹅冲、宝安寨、姚冲、汤家坪、沙坪沟、银山等十余个大、中型钼矿床( 点) ( 图1、表1) ,实现了大别山地区内生金属矿床找矿的重大突破。该区也成为继东秦岭钼矿带( Chen et al. ,2000; Mao et al. ,2008; 李诺等,2007) 、中国东北钼矿带( 陈衍景等,2012) 后又一重要钼矿集中区。本文作者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勘查资料,简单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类型、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钼金属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期为大别山北麓钼矿勘查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