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岩石学报 >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钾长石+辉钼矿±其他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热液石英和萤石中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CO2-H2O型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阶段的石英则发育CO2-H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在晚阶段的无矿石英脉中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的CO2-H2O型包裹体,石英-碳酸盐-(萤石)脉石英与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7~380℃,集中于300~360℃,盐度变化于3.0%~10.3%NaCleqv之间。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5~351℃之间,集中在260~320℃,盐度介于2.4%~9.3%NaCleqv;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9~245℃,盐度介于0.7%~6.3%NaCleqv之间。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黄铜矿和其他透明子矿物,表明流体具有还原性、过饱和的特征,是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阶段。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集中于47~131MPa和26~118MPa,所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4.7km和2.6~4.2km。上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姚冲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同时预测了深部找矿潜能。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富CO2流体; 斑岩型钼矿床; 大陆碰撞; 大别造山带;
引言:

【引言】斑岩型矿床是钼的主要来源,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产量和储量接近95% ( 张寿庭和赵鹏大,2011) 。然而,斑岩型矿床过去被认为主要形成于岩浆弧环境,如著名的环太平洋斑岩铜矿带( Pirajno,2009) 。过去的二十年来,大陆碰撞体制下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得到逐步认可( Chen et al. ,2007;Pirajno,2009,2013; 陈衍景,2013) 。秦岭-大别造山带呈近东西向横贯中国中部,是世界范围的典型大陆碰撞造山带,连接了华北克拉通和扬子板块。

作者:
王玭;杨永飞;糜梅;李忠烈;王莉娟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河南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