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岩石学报 >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位于大别山东段,钼矿化与石英正长斑岩和爆破角砾岩紧密相关。石英正长斑岩和爆破角砾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6.1±2.2Ma和112.9±1.2Ma,侵位于早白垩世。两类岩石都显示出高钾、富碱、富铝的特点,属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较高浓度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相对低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以及较低的HREE和Y、Yb含量,暗示其源于石榴石作为残留相的较深层次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石英正长斑岩εHf(t)变化于-14.4~-12.4,分布于亏损地幔演化线之下,tDM2变化于1598~1707Ma,指示岩浆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古老下地壳可能由宽坪群(1.85~1.4Ga)组成;爆破角砾岩εHf(t)为-10.1~-2.7,tDM2为1097~1486Ma,指示物源区比斑岩更年轻,可能来自宽坪群与地幔物质的混合。以上表明,从石英正长斑岩到爆破角砾岩,成岩岩浆来源变深,由地壳为主演变为壳幔混合,形成于碰撞造山加厚地壳的减薄过程;在大地构造上,能够作为源区的地层单元皆分布于矿区以北,因此我们认为在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华北大陆板块向南俯冲到大别山之下。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斑岩矿床; 沙坪沟钼矿; 大别山;
引言:

【引言】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最终形成于华北和扬子大陆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被称为中央造山带东段; 该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也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例如,东秦岭是仅次于美国Climax 钼矿带的世界第二大钼矿带( 胡受奚等,1988; 罗铭玖等,1991; 陈衍景和富士谷,1992; Chen et al. ,2000) 。21 世纪初,东秦岭钼矿带又发现了东沟、鱼池岭等超大型钼矿床和一批重要钼矿床,其钼资源量超过美国Climax 钼矿带而成为世界第一大钼矿带( 李诺等, 2007; 陈衍景等, 2009) 。不仅如此,大别山作为东秦岭造山带的东延,也取得了找矿突破,相继发现了汤家坪大型钼矿床( 王运等,2009; 魏庆国等, 2010; Chen and Wang,2011) 和千鹅冲、沙坪沟超大型钼矿床( Yang et al. ,2013; 李毅等,2013; 图1) 。

作者:
陈红瑾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