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中国周边地区南天山造山带中的穆龙套( Muruntau) 金矿( 乌兹别克斯坦,约4300t 金; Goldfarb et al. ,2001) 和库姆托尔( Kumtor) 金矿( 吉尔吉斯斯坦,约280t 金; Ivanove,2000) 等超大型金矿的相继发现,激发了我国地质学家在我国天山构造带寻找同类金矿( 富含碳质,被称为穆龙套型) 的热情,并直接导致20 世纪90 年代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的发现。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中国与吉尔吉斯边境附近的南天山构造带内,黄金储量> 100t,远景资源量约300t( Ruiet al. ,2002) 。很多学者( 叶锦华等, 1999; Liu et al. ,1999;刘家军等, 2001) 研究了萨瓦亚尔顿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并初步认为它属于穆龙套型金矿。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萨瓦亚尔顿金矿属于中温热液矿床( 110 ~ 340℃) ,流体富含CO2并经历了多阶段流体演化( 陈华勇等,2004,2007; Liu et al. ,2007; Yang et al. ,2007; Chen et al. ,2012a,b) ,与穆龙套金矿类似( Cole,2000; Wilde et al. ,2001; Graupner et al. ,2001) ,具有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特征( 陈华勇等,2004; 陈衍景等, 2007) 。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