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造山型金矿为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共识其基本特征为: 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与造山作用有关( Groves et al. ,1998; Kerrichet al. ,2000; Chen et al. ,2001,2005; 范宏瑞等,2003) 。以比较矿床学为指导( 涂光炽和李朝阳,2006) ,陈衍景( 2006)将造山型金矿的概念进行了拓展,系统总结了造山型矿床的识别标志,包括: 常产于增生型造山带的俯冲增生楔变质地体( Kerrich et al. ,2000) 和碰撞型造山带内部,矿体常呈脉状产于剪切带等断裂构造中; 成矿流体系统以富CO2变质流体为主; 成矿深度变化于5 ~ 20km; 成矿作用发生挤压向伸展转换体制,具有三阶段性; 后生成矿,成矿时间滞后于区域变质作用时间; 等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