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岩石学报 > 内蒙古兴阿钼铜矿区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内蒙古兴阿钼铜矿区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兴阿钼铜矿床为大兴安岭北段最新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矿床。钼铜矿化与二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从岩体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斑岩型蚀变分带。本文对矿区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赋矿钾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和成矿后闪长玢岩脉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1Ma、129±1Ma和124±1Ma,限定成矿作用发生于131~124Ma之间。获得三类侵入岩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6.8~8.4、6.7~7.8和5.8~8.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579~670Ma、616~680Ma和578~721Ma,揭示矿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源自新元古代晚期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据此,认为兴阿矿床形成于大陆碰撞过程的地壳缩短-加厚向伸展-减薄转换的构造体制,大陆碰撞由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引起,而这种后碰撞体制的地壳伸展-减薄作用又在早白垩世被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弧后伸展所叠加而加剧。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兴阿斑岩钼铜矿床; 大兴安岭北段; 内蒙古;
引言:

【引言】大兴安岭北段位于乌兰浩特市以北、松辽盆地以西的大兴安岭腹地,大地构造上属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该区经历了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叠加复合和构造转换作用,成矿条件优越、成矿作用强烈,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之一。目前该区已发现钼( 铜) 矿床20 余处,如著名的多宝山、乌努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以及岔路口超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等( Li et al. ,2012; 李诺等,2007a,b; 陈衍景等,2009,2012) 。前人研究表明( 秦克章等,1999; 葛文春等,2005; 隋振民等,2006,2007; 陈志广等,2008; 武广等,2008; 张吉衡,2009) ,大兴安岭中北部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强烈,主要集中于120 ~ 130Ma、171 ~ 190Ma、229 ~ 236Ma 和460 ~ 500Ma 四个阶段,其中,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斑岩与区内斑岩型Cu、Mo 矿化关系密切。

作者:
张成;李诺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赤峰远野昌顺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