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海外英语杂志 > 可加工性理论述评

可加工性理论述评

海外英语杂志
Overseas Englis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Pienemann于1998年提出了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新理论——可加工理论。该理论从语言加工的角度侧重解释二语习得的发展顺序。在此基础上,该理论主要阐释了以下三方面:中介语变体、教学的影响及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换言之,可加工理论的提出刺激了一系列领域的新研究,如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等。该文旨在简单介绍该理论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对该理论的回顾、应用、启示及发展趋势等,希望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从可加工理论视角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某些理论有所了解。
【关键词】 可加工理论; 回顾; 应用; 启示;
引言:

【引言】语言的信息加工一直是二语习得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随着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发展, 认知在学习理论研究的研究中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注重学习者内在因素的可加工性理论(Pro ce s ab ilit y Th eo 钾, 后简称PT )成了新兴代表。可加工性理论的最初版本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的发展受可加工能力的限制。它既影响第一语言习得, 也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发展后的理论认为二语习得中语法的最初形式是由论元结构, 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与他们被目标语的语法形式所描述的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所决定的。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语言信息加工机制(p ro ce s ing m ec han ism )是如何影响语言发展进程的。换言之, 可加工性理论解释语言发展过程并进一步确定学习者程序性技能的习得顺序。

作者:
刘田;胡赛龙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