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佛教本体论论述的认识对象是“ 诸法实相” ( 万物的真实相状) , 是“ 真谛”。“ 真谛” 是佛教对“ 真理” 的特殊称谓, 与“ 诸法实相” 同物异名。诸法的“ 实相”、“ 真谛” 不同于一般境相, 它以“ 无相”、“ 空无” 为特点, 但又不是空无一物, 而是超越一切感觉经验的实在。僧肇《般若无知论》 说: “ 真谛深玄”, “ 真谛自无相”。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怎样才能认识、把握诸法的“ 实相”、“ 真谛” 呢? 这就靠主体要确立“ 般若” 之智。《般若无知论》:“ 夫真谛深玄, 非智不测, 圣智之能, 在兹而显。故经云: -不得般若, 不见真谛。. 真谛则般若之缘也。” “ 圣人以无知之般若, 照彼无相之真谛。真谛无兔马之遗, 般若无不穷之鉴。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