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随着工业革命与消费主义话语实践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精神家园的枯竭性蚕食,“社会责任”的话题,最近几年被各行各业高调关注。然而社会责任观的众声喧哗无法掩盖“责任”实体的实践“缺钙”,尤其表现在大众传媒方面。“从每年庄严的两会会场,到亦庄亦谐的网络论坛里”,尽管“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关于媒介社会责任的讨论”[1],但媒介的“社会责任”在当下实践中似乎遭人们诟病与訾咎的越来越多。钩稽历史,环顾当下,应该说各色人等在媒介社会责任的问题上的“愤怒声讨”,可能根源不仅在于当下的媒介责任意识真的是愈来愈每况愈下、无可救药,而更在于人们在诸如媒介社会责任的主体、对象、内容及其如何贯彻等问题上,过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基于此,笔者在下文中,将围绕媒介社会责任的以上诸多命题来一番我析、我思与自我“格致”,即所谓解构与重构。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