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新闻大学杂志 > 软实力传播的类型学分析

软实力传播的类型学分析

新闻大学杂志
Journalism Quarterl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历史形态是对软实力传播发展进行系统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传播的时空、机制两个维度可以勾勒软实力传播的最重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区别。软实力传播的时空维度包括:软实力传播的主体客体关系和传播网络的广度、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强度和活动程度;传播所带来交往、交流的速度;传播现象对特定共同体的影响。软实力传播的机制维度包括软实力传播依托的基础设施、传播网络和权力实施的制度化、权力分层化的模式以及交往的主导方式。这种二维分析框架的理论依据来自多伦多学派、芝加哥学派及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可用以分析软实力传播的历史形态和其背后的社会机制。
【关键词】 软实力传播; 分析框架; 时空维度; 机制维度; 理论依据;
引言:

【引言】所谓软实力传播(Communication of Soft Power)就是一个(或一组)体现了国际社会关系和经济贸易的时空、机制变革的过程,并且产生了跨地理区域、虚拟区域的信息流动、文化活动、精神交往以及权力实施的传播现象。它是一种历史外观(figures)在传播活动中的体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强调传播研究的历史真实性,“人的注意力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非随心随遇,而是深受社会与经济需求变迁的影响。”[1]追根溯源,这种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的传播观念,也得益于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的论述。[2]而如果说黑格尔提出了一个没有存在背景的历史外观模式,那么伊尼斯所著《帝国与传播》正是在历史和经验的背景中根据新的信息时代去寻求传播活动的模式。[3]无论是哥伦比亚学派还是多伦多学派,亦或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思想,都告诉我们,国际间或全球范围内的软实力传播绝不是一个新现象。软实力传播的特定形式可能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历史形态是对其发展进行系统性比较分析的基础。因此,要认清软实力传播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形态亟待提出一种具有反思精神的分析框架,将这种描述和比较组织成型。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框架就难以辨别并确定同一、不同时代,同一、不同主体之间软实力传播的最重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区别。

作者:
吴飞;黄超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