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以勒纳为代表的美国发展传播学一度很受部分中国学者的青睐,认为这是中国传播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方向。有研究者提出发展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并成为传播学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①然而,在西方批判学者的眼中,勒纳显然属于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着强烈的冷战思维。在国内也早有学者对他口诛笔伐:“发展传播学是在世界分为南北贫富两极的历史格局内以研究第三世界传播与发展问题为对象,以维护这种格局即资本国际统治为宗旨的理论。它实际上也是从殖民理论脱胎而来的。勒纳曾宣称,西方模式具有世界的通性,由此出发,他把现代化简化为直线的过程,认为第三世界的发展可以不顾传统。”②一个充满着美国学者关于世界的想象的后殖民理论,怎么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的起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当然首先要回到勒纳。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