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当代传播杂志 > 国家-社会关系与舆论引导的相关性探析

国家-社会关系与舆论引导的相关性探析

当代传播杂志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国家-社会关系总是历史而具体的。在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国家通过意识形态和信息之手勾勒舆论场域边界、框定舆论运行方向和型构舆论引导支点。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理想的舆论引导,其实是国家立足恰当的国家-社会关系,通过政治(法律)、文化、媒体等多种要素的结构性调适而实现舆论在质与量及运行方向上的有限多元。
【关键词】 国家-社会; 意识形态; 舆论引导; 信息; 相关性;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08&ZD060
引言:

【引言】现代以降,个人权利之于制度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是公域和私域的边界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多个层面日渐清晰。在此背景下,以连接个人私人自主空间与国家政治活动空间为己任的社会逐渐壮大,并以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姿态崛起。由此,以权力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应该如何分配为核心的国家-社会关系问题就成为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理论界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诚然,国社之间由于角色、功能、规则等多重差异而有明显的区隔乃至冲突,但在更大范围内,国与社也都是在颇具整体性的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展开,所以二者在分殊和对立的同时,还有明显的互补和互动。而且,由于国与社的大小、强弱无一不是历史延续和现实实践的综合结果,所以国家-社会关系的对立或互补都有具体性、动态性甚至是建构性。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国家-社会关系也会不同———国家-社会关系,只有在具体国家之具体的发展阶段才具有一定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的国家-社会关系一经确立,就会对各自范畴内的结构性要素产生复杂而多样的影响。作为公共舆论,本身就是国与社在大众传媒这一历史性的公意形成平台上相冲突、互补乃至耦合的产物。所以,其生成、运行和功能实现,总会受到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当前中国,为日益深入的市场经济所唤起的公民权利意识正在日益蓬勃。置身其中的公共舆论,其场域边界的勾勒、运行方向的框定乃至引导支点的型构,也都受制于现实的国家-社会关系并对其调整和建构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
肖尧中
作者单位:
四川省委党校;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