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当代传播杂志 >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沟通与熵减平衡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沟通与熵减平衡

当代传播杂志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社会领域,解释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从群体性事件的表征、参与主体、涉及领域、形成原因等方面与热力学定律相结合,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之后解析群体性事件的激化因子,分析促成能量转化的因素。最后研究了通过外力作用使系统在某个时期产生"熵减"结果的群体性事件平息的原则。
【关键词】 熵理论; 低熵; 高熵; 群体性事件;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与管理研究》成果之一,编号:10BXW005
引言:

【引言】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 850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20 世纪,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比如,在系统论中,熵作为系统中无序或无效能状态的度量,用来描述事物不确定性的表象。如果把有规则或有序的状态称为“低熵”,那么无规则或无序的混乱的状态就可称为“高熵”。熵是无序性的定量量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是,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换句话说,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孤立系统中,发生的永恒变化是:由有规则有序向无规则无序发展,即由“低熵”向“高熵”发展。这种热力学定律在科学上应用于物质领域,它同样可以应用于社会领域,用来解释人类社会,以及社会群体性事件。

作者:
赵文丹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