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新闻知识杂志 > 公共领域理论视阈下中美Talk Show节目对比研究

公共领域理论视阈下中美Talk Show节目对比研究

新闻知识杂志
New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概念被引入中国以后,给中国的传媒界带来了启迪和思考,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类,受到大家广泛欢迎的Talk Show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公共领域理论对谈话节目的影响,进而在公共领域理论视阈下将中美两国的Talk Show节目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共领域; Talk Show节目; 视阈; 比较;
引言:

【引言】“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之一的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提出的,她把公共领域形容为许多人在一张桌子前围坐,这张桌子又将每个个体既相互分隔却又彼此联系,公共领域指的就是这张桌子,而它的功能恰恰是将这些人作为单独的个体联系起来。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标志性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将这一理论发展为“公共领域”的概念,它是指在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表达以及沟通意见从而达成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是同“私人领域”相区别的。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强调两点,一是面对面交流;二是语言的口语化。电视媒介由于视听兼备,且具有广泛的公众影响力,被赋予了沟通民意的功能,成为非常理想的公共领域的代表。当大众在不断地寻求表达对人的关注最好的方式时,Talk Show节目就应运而生了,它使普通大众在媒体上听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Talk Show节目作为电视媒介中的有机部分,在工业社会或者后工业社会的今天,人们话语空间越来越小的社会背景下,满足了大众要求沟通和倾诉的欲望,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话语空间。国内著名的Talk Show节目《实话实说》的制片人,在谈到创办这个节目的动机时认为:“因为社会变化给人带来的困惑需要交流,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长期的封闭使人少有所思或思有偏颇,需要沟通,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而面对未来,人们似乎永远处于选择之中,渴望答案——其实我们干的事儿很简单,就是告诉你别人想什么和怎么想的。”①因此,公共空间理论对Talk Show节目的影响可见一斑。

作者:
王珍;何剑波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