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现代视听杂志 >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特征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特征研究

现代视听杂志
Modern Audio-Video Art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垄断的媒体环境进入到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营造的新媒体环境。在新媒体环境里,有关社会公共事务信息的大众传播和人们意见的公开表达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它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渠道便捷化和传播内容海量化的鲜明特征,并进而导致舆论的生成前所未有的活跃、舆论构成前所未有的复杂和舆论监督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等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舆论; 手机; 互联网; 舆论监督;
【基金】 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有害信息传播与治理对策研究》(YB201149);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昆明理工大学人培基金项目《新媒介环境下网络有害信息传播与治理对策研究》(KKJD201155014)成果之一
引言:

【引言】一个社会的大众传媒构成一个社会的媒体环境。媒介环境学派的第一代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就像鱼儿并没有意识到水的存在,媒介构成了我们的环境,并维持着这种环境的存在。①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社会主导媒体的兴衰更替,导致媒体矩阵洗牌重构,从而形塑一个新的媒体环境。美国传播学家波斯曼指出:“技术变化不是附加的;它是生态学的。一种新媒介不是增加了什么,而是改变了一切。”②麦克卢汉则更直截了当:“环境不仅是容器,而且是使内容完全改变的过程。新媒介是新环境。”③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进步,被称为第四媒体、第五媒体的新媒体——网络和手机在我国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不管是从普及程度还是社会影响来说,互联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当今名副其实的主导媒体,它们的推广与普及改变了我国的媒体矩阵,使我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形成一个迥然有别于以往的新的媒体环境。④在这个新的媒体环境里,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人们意见的公开表达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舆论的生成和存在状态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作者:
王勇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