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作为一种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智库在公共政策形成中发挥着生产政策思想、提供政策方案、为政府储备人才、教育公众的重要作用。从最初的政策研究型智库,到具有明显官方背景的“政府合约型”智库,再到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政策推销型”智库,智库对传播能力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1]特别是由于互联网普及所开启的全媒体传播变革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公共决策模式, 以政策研究为核心功能的智库必须改进政策研究成果的营销方式, 着力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在空前激烈的媒体变革中,一个“各种传播方式全面融合”的“怪物”降临了,一个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各种表现形式并全方位立体化结合的全新传播模式出现了[2],全媒体成为舆论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媒介形态。境外著名智库已经充分认识到, 必须加强传播观念、传播力量、传播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实现政策研究力和舆论影响力的“双轮驱动”,才能使自身产出的政策方案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从而更充分地转化为决策。一些权威的智库评估项目,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hink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已经把全媒体传播能力作为评价智库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其2012 年度报告中,评定出了全球智库“运用社会化媒体前40 强”和“运用纸质和电视媒体前35强”两个榜单。美国企业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境外重要智库加强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的一些策略, 可为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智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