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新闻爱好者 > 从南斯拉夫的桥到新闻记者的笔

从南斯拉夫的桥到新闻记者的笔

新闻爱好者
Journalism Lover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正>1984年,广州。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珠江之滨、黄埔之畔的暨南大学。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南国得风气之先,透着一片勃勃生机,就像风行的电影插曲《迎宾曲》抒发的:"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对南来北往的淘金者而言,羊城自是风水宝地,而对读书人来说,这里同样风光旖旎,外版书、港台书更是迷人。广州一年,读了一些书,也淘了一些书,特别难忘"一批"与"一部"。前者是给郑州大学新闻系购买的一批港台版专业书,这批当年的"宝贝"对笔者撰写《传播学引论》颇有参考,其中《大众传播理论》印象尤深,只是对作者李金铨一无所知。多年后,终于
【关键词】 南斯拉夫; 新闻记者; 新闻作品; 塞尔维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 暨南大学; 大众传播理论;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作品; 谋篇布局;
引言:

【引言】广州一年,读了一些书,也淘了一些书,特别难忘“一批”与“一部”。前者是给郑州大学新闻系购买的一批港台版专业书,这批当年的“宝贝”对笔者撰写《传播学引论》颇有参考,其中《大众传播理论》印象尤深,只是对作者李金铨一无所知。多年后,终于相识这位海外学者时,自然先把这段故事告诉他。至于“一部”,则是此次着重谈论的《德里纳河上的桥》。

作者:
李彬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