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会学研究杂志 > 村企关系的演变: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

村企关系的演变: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

社会学研究杂志
Sociological Stud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综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角度,以永联村为例,考察了乡镇企业与乡村社区之间权力的相对变化,重点分析了村企关系的演变及演变的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式制度的作用下,企业家人力资本生产力相对社区权力资本生产力逐渐提高,因此,在村企关系中企业的主导作用日趋凸显;但是在非正式制度,尤其是社会性合约的作用下,村企关系的演变并非按照线性模式进化,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其中一种可能的演变趋势就是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并且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作用下,"公司型村庄"模式具有内在的效率机制以及稳定性。
【关键词】 乡镇企业; 村企关系; 制度; 社会性合约;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8&ZD032);中国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04801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973132)资助
引言:

【引言】20 世纪80 - 90 年代,中国的乡镇企业①迅猛发展。1979 - 1993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9%提高到了27%( 国家统计局, 1994) ; 1982 - 1988 年乡镇企业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平均为38. 2%( Harrold,1992) 。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渐进式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成就。这一以集体产权形式为主导的企业组织的高效率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产权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使得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由此形成了三大理论学派。( 1) 隐性私有化理论,认为乡镇企业是一种隐性的私有化产权( Nee & Su,1996; Sachs & Woo,1997) 、混合产权( Nee, 1992,1996) 或“模糊”产权形式( Li,1996; 李稻葵, 1995) ,是一种对不完全市场的适应和对政治制度风险的规避措施; ( 2) “地方法团主义”或“地方市场社会主义”( Lin,1995) 理论,强调地方政府在获得剩余支配权后的经济发展动机,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像企业家一样去经营社区企业( Oi,1992; Walder,1995) ; ( 3) 市场规则理论,分析公共产权在市场体系下存在的条件及其有效性,但他们更主张乡镇企业的效率是来自外部市场环境和市场规则的约束( Che & Qian,1998a, 1998b; Jin & Qian,1998; Peng,2001) 。

作者:
郑风田;阮荣平;程郁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