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会学研究杂志 >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

社会学研究杂志
Sociological Stud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以往关于户籍制度对收入的影响的诸多研究基本上遵循的是工资差异分解模型的思路。然而,将外来人口和本地市民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无法克服样本选择性与遗失关键变量带来的偏误。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新近发展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并采用自抽样法(Bootstrap)法进行统计推断,以克服小样本偏误,试图回答户籍限制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非常显著,克服选择性偏误之后的负向效应要高于普通回归结果和代理变量回归结果;(2)户籍限制对倾向得分较低的流动人口的收入效应是正向的,对倾向得分较高(能力较高)的流动人口产生影响为负;(3)这一不利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推进变得更显著。
【关键词】 户籍; 流动人口; 选择性偏误; 倾向得分匹配法; HTE; 模型;
引言:

【引言】户籍制度是一项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制度,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户籍制度除了执行登记和管理人口的职能外,还与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密切相关( 王美艳、蔡昉,2008; 陆益龙,2008) 。户籍制度形塑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外来人口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的排斥与歧视导致外来劳动力通常从事最底层、最低级的工作,很难有机会进入较高层级的工作岗位( 韦伟、傅勇,2004; 张智勇,2005; 王美艳, 2005; 原新、韩靓, 2009) 。入职上的歧视致使许多高人力资本的外来人口“却获得了要求比自己人力资本更低的工作职位”,造成外来人口工资收入显著低于本地市民( 田丰,2010) 。时至今日,户籍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诸多学者认为,户籍制度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现代价值理念相背离,在政治上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身份歧视,妨碍了公民自由定居和迁徙的权利( Solinger,1999; Alexander & Chan,2004; 王小章,2009) ; 在经济上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绩效( 蔡昉, 2000; 蔡昉等, 2001; 蔡禾、王进,2007) ;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城乡差距与阶层分化加剧,妨碍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以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 俞德鹏,2002; Wu & Treiman, 2004; 李强,2004; 陈映芳,2005; 吴晓刚,2007; 陆益龙, 2008) 。社会各界关于改革户籍制度、实现自由迁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0 年,各地开始新一轮户籍改革的政策实践。广东开始试点“积分入户”政策,随后,该项政策在广东省全面施行。重庆市政府更是宣布力争两年完成300 万、十年完成1000 万的“农民”转“市民”计划

作者:
魏万青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