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户籍制度是一项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制度,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户籍制度除了执行登记和管理人口的职能外,还与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密切相关( 王美艳、蔡昉,2008; 陆益龙,2008) 。户籍制度形塑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外来人口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的排斥与歧视导致外来劳动力通常从事最底层、最低级的工作,很难有机会进入较高层级的工作岗位( 韦伟、傅勇,2004; 张智勇,2005; 王美艳, 2005; 原新、韩靓, 2009) 。入职上的歧视致使许多高人力资本的外来人口“却获得了要求比自己人力资本更低的工作职位”,造成外来人口工资收入显著低于本地市民( 田丰,2010) 。时至今日,户籍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诸多学者认为,户籍制度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现代价值理念相背离,在政治上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身份歧视,妨碍了公民自由定居和迁徙的权利( Solinger,1999; Alexander & Chan,2004; 王小章,2009) ; 在经济上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绩效( 蔡昉, 2000; 蔡昉等, 2001; 蔡禾、王进,2007) ;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城乡差距与阶层分化加剧,妨碍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以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 俞德鹏,2002; Wu & Treiman, 2004; 李强,2004; 陈映芳,2005; 吴晓刚,2007; 陆益龙, 2008) 。社会各界关于改革户籍制度、实现自由迁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0 年,各地开始新一轮户籍改革的政策实践。广东开始试点“积分入户”政策,随后,该项政策在广东省全面施行。重庆市政府更是宣布力争两年完成300 万、十年完成1000 万的“农民”转“市民”计划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