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会学研究杂志 > “上下分合轨迹”:社区空间的生产—关于南苑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

“上下分合轨迹”:社区空间的生产—关于南苑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

社会学研究杂志
Sociological Stud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聚焦于南苑①围绕广安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将该事件置于城市空间重构与生产的结构性情境下,分析社区空间的生产机制。文章指出,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权力在执行过程中隐蔽在市场化的话语体系下,以程序合法性及产权的话语获得垄断地位;而自下而上的抗争以规则、权利等意识为主导,通过"间隙运用"的策略生产出社会空间,但最终服从于空间的霸权体系。作者分析了空间霸权的战略、空间抗争的战术特点,以及上下分合轨迹,将其统合成为社区空间的生产过程。笔者认为,社区空间应该趋向对社会主义空间的生产,才能更好地实现空间正义。
【关键词】 社区空间的生产; 含混—谋略型关系; 上下分合轨迹; 空间霸权; 空间正义;
引言:

【引言】空间重构是新都市社会学( 主要为新马克思主义) 研究的重点,体现了发达国家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城市的变化( Castells, 1983; Lojkine,1977; Mingione, 1977; Pahl,1969; Rex & Moore, 1967; Rex, 196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空间重构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政府的整体规划( 住房商品化、拆迁等) 直接引致空间重组。在此过程中社区很难自成一体,而是与外在的社会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被卷入空间生产的趋势中。在工具理性指引下,政府对城市区域进行调整: 在中心城区建设商业区,在边缘地带建设保障房; 社区内部也被纳入规划之中( 楼层高度、楼间距、基础配套设施等) 。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既是政治性又是社会性的,当规划影响到居民生活时,后者则从沉默转向抗争,社会运动往往“质疑空间之使用”( Lefebvre,1979) ,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空间正义。在谈及空间的社会性时,空间被定位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呈现出城市中社会关系的地图( Mingione, 1977) 。

作者:
黄晓星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