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统计与决策杂志 >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赋权问题研究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赋权问题研究

统计与决策杂志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采购经理人指数在判断宏观经济周期、制定投资决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物流与采购协会的月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简称PMI)及扩散指数数据,研究不同指数赋权法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除了考察现有Markit机构不等权重法和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等权重法以外,从体现扩散指数相对重要性、充分反映扩散指数信息和更好解释季度GDP增长率三个角度,设计新的权重和指数。
【关键词】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赋权; 季度GDP增长率; 临界值;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10YJCZH111);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2012LY036);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0NJ012);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RKB01418);青岛市2012年度建设科技计划项目(JK2012-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0310)
引言:

【引言】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PMI 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PMI 数据月度发布领先于其他数据、并且内容涉及对经济周期非常敏感的制造业领域,能够显著提高宏观计量模型的解释能力。尽管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有18%,但是制造业带来的商务活动总量超过33%。制造业对其他部分的经济具有较大影响和带动作用,PMI 比其他指数敏感度更高,代表性更好。国内针对CFLP-PMI 的权重问题研究很少。目前,对于PMI 指数的赋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美国ISM 在计算PMI 时,对五个扩散指数采用的等权重方法;另外一种则是Markit Economics 为代表使用的不等权重赋权法,五个扩散指数权重分别为: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我国PMI 也采用这种赋权方法。本文考察现有Markit Economics不等权重法和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等权重法,并从体现扩散指数相对重要性、充分反映扩散指数信息和更好解释季度GDP 增长率三个角度,设计新的权重和指数。对Harris(1991)和Koenig(2002)的模型加以修正,用不同赋权法构建的PMI 滞后项作为回归元,分析不同赋权法PMI 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效力,计算相应的PMI 临界值。为PMI 针对不同用途赋权,以及建立动态分段赋权方法打下基础。

作者:
孟文强;孙曰瑶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