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 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生态学解读

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生态学解读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Social Sciences Review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异化思想应用于生态哲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引发的全面异化带来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的生态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作者着重阐释了异化消费批判,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 异化; 异化劳动; 异化消费; 生态危机;
引言:

【引言】异化一词由来已久,从词源上最早指某物通过自身活动与其自身之中的一部分相分离,后者反过来与其自身相对立。在哲学上最早使用它的是黑格尔,他认为自然与人类都是绝对理念异化的表现,稍后持人本主义立场的费尔巴哈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马克思继承二人思想进而以异化劳动概念剖析资本主义的矛盾本性。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四重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在劳动产品中表现出的人的异化;人同其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劳动异化首先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本来与人的存在是同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中,劳动仅仅作为谋生手段而存在。劳动分工使得工人被肢解,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人的丰富性完整性被分解,劳动过程不再是愉悦的,而是痛苦的。异化劳动是对人的制约和奴役,使人仅仅沦为一种被利用的工具。从劳动成果看,工人生产出的商品越多,他们自身的价值就越低廉。“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异化劳动使生产者与其对象处于对立关系之中,使工人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相分离,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反过来成为支配工人的工具,人为其创造物所支配。“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1]劳动异化还使人同其类本质相背离,并带来人与人之间病态的社会关系。

作者:
张忠跃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