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在我国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成为各项本科教学改革和实践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尤其是在压缩英语教学课堂课时,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鼓励英语教师开设公选课的教学改革背景下,该理论模式指导下的教学针对性强,能够更好地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其倡导的教学目的性适应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选择的专业需求,有目的地增加适用于自身专业英语课程。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普遍选修了《商务英语口语》,机械,材料等传统工科生则青睐《科技英语翻译》,更有大量学生走进了《跨文化交际》等人文课堂。可以说,ESP 模式使大学英语教学一改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大学英语教学爆发了强劲的活力。但是,ESP 模式在MBA 教学过程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笔者自从2010 年开始承担MBA《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发现利用ESP 的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地进行课程教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四届MBA 学员的调查,针对MBA 教学的特点,逐步修改了教学方法,采用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气氛有了极大改善,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本文旨在对比ESP 和EGP 二种教学模式在MBA 英语教学中的差异,并探讨EGP 理论下MBA 英语教学的模式。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