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心理科学杂志 > 测谎中反馈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一项ERP研究

测谎中反馈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一项ERP研究

心理科学杂志
Psychological Scie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一个模拟"杀人——侦探"游戏情境中,被试先完成模拟杀人任务,在随后的测谎阶段使用有反馈的ERP测谎范式,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试测谎结果("+0.5"或"-2",分别代表"撒谎逃过检测"或"撒谎被发现")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反馈出现后的200~300ms时间段,表示"撒谎被抓住"比"撒谎逃过检测"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正性的ERP成分(P200-300),在300~400ms时间段,两种反馈诱发的ERP成分(P300)没有差异,而在450~500ms时间段,"撒谎逃过检测"比"撒谎被抓住"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负性的ERF成分(N500),负性反馈没有诱发FRN。这些结果表明:P200-300、P300和N500都是与加工测谎结果信息有关的ERY成分。P200-300可能对测谎结果的效价(正性或负性)敏感;P300可能反映被试对测谎结果主观意义大小的评价;而N500可能反映测谎结果所导致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
【关键词】 反馈FRN; P200-300; P300; N500测谎范式;
【基金】 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项目(西国重NSKD1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892)的资助
引言:

【引言】近百年来, 欺骗行为在科学!哲学和法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研究(F ord , 20 6 : John son , 200 5 : K ozelet al. , 20 05 ; 浦晓黎, 20 6 ) , 尽管有欺骗研究使用了有反馈的范式, 但也没有对反馈加工部分的大脑反应进行探讨(F an g , L iu , & Shen , 200 3 ; 孙世月,罗跃嘉, 20 08 ) "在现实中, 正是因为撒谎需要面对后果,才使得人们在撒谎时变得忐忑不安,对于撒谎后果的认知加工可能也会具有独特性"本研究使用测谎范式, 以反馈的方式向被试呈现撒谎的结果, 首次尝试考察加工测谎结果的认知神经机制"

作者:
崔茜;张庆林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