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心理学探新杂志 > 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

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探新杂志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在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取252名特殊教育教师接受量表测量。结果:(1)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工作要求、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相关;(3)心理控制源在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间起着中介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三种控制源(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在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间都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综合模型中,工作要求主要通过有势力的他人这一中介与职业倦怠产生联系,同时也与职业倦怠间存在直接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是工作要求预测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因素。
【关键词】 特殊教育教师; 工作要求; 职业倦怠; 心理控制源; 中介作用;
引言:

【引言】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是由H. J. Freudenberge( 1974) 正式提出并使用,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中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是一个极易受到职业倦怠困扰的高危人群( Maslach,Schaufeli,& Leiter,2001; Schwarzer & Hallum, 2008; 李永鑫,高冬东,申继亮,2007) 。作为教师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特殊教育教师是以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儿童为服务对象,而教育特殊儿童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并且在短时期内成效不明显,致使教师很难在工作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此外,许多的残疾儿童有明显的行为障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特教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使机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产生各种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敌对的情绪和表现。因此,与一般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刘在花, 2006) 。

作者:
陈莉;李文虎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