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 江浙民间的《庚申经》与庚申会

江浙民间的《庚申经》与庚申会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中国浙江省、江苏省部分地区遗存的《庚申经》及庚申会的现状,认为古老的守庚申习俗在中国内地并未消失,仍在活态地传承,其传承的地域主要集中于吴越文化区。
【关键词】 《庚申经》; 庚申会; 庚申信仰; 三尸; 道教;
引言:

【引言】守庚申习俗是中国古老的一种信仰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尸说。三尸又名三虫、谷虫、三彭、三姑,道经中有很多关于三尸的记载。《太上三尸中经》说: 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寄住着三尸,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眼,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心腹,伐人五脏,令人少气健忘,爱干坏事。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伐人肾,令人邪淫不自禁。有的道经说,三尸亦名三姑,上尸名青姑,令人好味嗜欲; 中尸名白姑,令人贪财喜怒; 下尸名血姑,令人耽酒好色。三尸因系鬼类,好游纵,不喜受人拘制,所以常在庚申日当天人们熟睡时离开人体上天,将人的一切过失毫无遗漏地向天帝禀报,意欲减人寿算,促人早死,人死以后三尸就变成鬼四方游荡,可以自由享受祭祀。

作者:
汪桂平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